新華網上海11月13日電(記者 俞菀)除了電視劇、演義小說和歷史文獻,人們瞭解“亂世梟雄”曹操或許有了新途徑。近日,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建築設計類學聯合課題組發佈了關於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發現了一種罕見的家族內共有的基因類型。網民對此議論紛紛,該成果的科學性和可信度有多高?對歷史研究有怎樣的價值?且聽課題組專家怎麼說。
  質疑一:憑什麼100房屋出租%確定曹操家族基因?
  據悉,上述課題組由復旦歷史系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韓昇和復旦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輝教授領銜。通過現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檢測雙重驗證,他們認為已100%確花店定了曹操家族的共有基因類型。
  網民腦海中充滿了關鍵字問號。“曹操的身世一直是個歷史謎團,曹操墓尚未確認,沒有曹操本人的DNA,專家憑什麼100%確定其家族共有的基因呢?”網民“一路有你快樂”說。
  課題組專家回應,要把曹操家族後人與近兩千年前的曹操進行“親子鑒定”,鎖定曹操的DNA特性顯得尤其重要。李輝說,課題組從2009年起在全國徵集曹操後代(男性)的靜脈血樣本。採集對象包括79個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個夏侯、操等姓燒烤氏在內的男性志願者,最終樣本總量超過1000例。
  與此同時,課題組專家對全國各地258個曹姓家譜(其中118部在上海圖書館)做了全面的梳理研究,並與史書和地方志參照,找到曹氏遷徙的線索。“比如曹氏各個分支的祖先以及現居住地與歷史記載上曹操後代的流向能不能相吻合。”韓昇說,經過這一步驟的研究,課題組篩選出了家譜記載為曹操直系後代的8個曹氏族群。
  鎖定這8個族群後,再對他們的DNA進行檢測。“人類DNA共有30億個鹼基對組合成23對染色體和線粒體,男性獨有的、鹼基對也比較穩定的Y染色體是最合適的檢測對象。”李輝說,經過複雜的Y染色體DNA全序列檢測,最終發現其中6個家族屬於O2*-M268的基因類型,這6支O2*-M268類型樣本的祖先交匯點在1800年至2000年前,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
  李輝認為,該基因類型非常罕見,假冒的可能性只有千萬分之三。“因此,在法醫學上可以認定,他們是真實的曹操後代。”同時,課題組從曹操叔祖父曹鼎牙齒中提取的古DNA(上世紀70年代出土於安徽亳州的曹氏宗族墓),也屬於上述基因類型。根據史料記載,曹操之父是曹操祖父的養子,曹操直系後代與曹操叔祖父有同樣的基因類型,說明“曹操之父當年來自家族內部過繼。”李輝說。
  質疑二:為什麼是“曹操”,不是“諸葛亮”或者“路人甲”?
  此前,河南安陽“曹操墓”的真假曾引發社會廣泛爭論。面對質疑,當地不是急著拿證據回應,而是先建展廳、收門票,被網民詬病:“一座墳墓,就把當前社會的那種科學淪喪、浮躁、唯利是圖展現得淋漓盡致。”
  如今,復旦公佈曹操家族的DNA研究成果,是不是也是借“曹操之名”博眼球、拉經費?“為什麼研究對象是曹操,不是呂布、諸葛亮或者‘路人甲’?”網民“小Bo”說。
  課題組專家回應,找曹操家族做研究,有科學的必然性,也有偶然因素。“我們只是成功地解剖了一隻‘麻雀’。”韓昇說,“用遺傳學技術研究歷史,世界很多國家都有成功的案例,但主要集中在史前,我們希望能夠把這個手段運用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正好在這個時候,河南安陽宣稱發現了“曹操墓”。“我們覺得,遺傳基因學手段,可以為曹操墓的真偽提供佐證,於是就嘗試去做。”
  而且,追尋曹操的基因“足跡”,顯然比追尋諸葛亮或者普通人要容易得多。“首先,曹操家族是帝王家族,家譜記載比較全,如果隨便找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家譜,不是斷斷續續就是缺少記載,肯定沒辦法做研究。”李輝說,“其次,曹操這個人由於歷史爭議性,所以假冒的人不多,客觀上保證了其家族後代的相對可靠。其三,曹氏宗族的墓葬集中,保存條件較好,材料豐富,所以幫助課題組很快找到了第一個切入口,確定了檢測的古DNA樣本。”
  課題組的專家稱,曹操家族DNA研究只是個案,但其使用的創新技術,將被推進到更廣泛的領域。他們迫切地希望,可以用科學來揭示少數民族的基因構成和民族融合史。
  李輝表示,復旦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計劃做一系列歷史人物的研究,比如孔子後代的基因類型分析,甚至是中國遠古時代的傳說人物,或許也能從基因學領域尋找到“蛛絲馬跡”。“人們一直認為堯、舜、禹是歷史傳說,通過現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檢測,或許可以改變這種說法。”
  質疑三:研究成果的學術意義何在?
  不少網民納悶,發現曹操的DNA究竟有什麼學術意義?類似沒有“營養”的研究,過去已有不少。如“梁山108將里有43位不是好漢,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這樣‘雷人’的結論,能造福現代和未來麽?”網民“春生他爸”說,“歷史研究十分必要,但必須端正態度和動機,不能拿著科研經費當兒戲,‘吃飽了飯沒事幹’。”
  課題組專家回應,研究不是“吃飽了飯沒事幹”,也不是為了幫人“認祖歸宗”,而是證明瞭一種跨學科研究的優勢和突破。復旦此次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從基因層面驗證了許多同姓人群在千百年前確實是一家。而生命科學和歷史學的跨學科合作,也將有助於更多歷史謎團的揭開。
  “史學研究的終點往往是生命科學研究的起點,生命科學研究的結果又為歷史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證據。”韓昇說,在這次曹操家族DNA的研究中,課題組驗證了漢代丞相曹參的家族基因,與曹操的家族基因沒有關係,從而證明曹操是曹參後人的說法有誤;其次,民間傳說“操”姓是曹操後代改姓而來,經過基因驗證這兩個姓氏之間也沒有明確的遺傳關係;另外,研究還表明現有的“夏侯氏”基因與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從夏侯氏抱養而來的說法也不准確。
  與此同時,在該研究課題的基礎上,一門由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共同參與的新學科——“歷史人類學”,有望在復旦大學產生。“遺傳學、人類學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來驗證歷史文獻的真實性。另一方面,生命科學、歷史學和人類學的跨學科研究,採用了相互印證、相互佐證的方法,為將來中華民族形成史、中華民族家族史以及部分重要人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思路。”韓昇說。
  復旦大學校方表示,希望越來越多的跨學科研究成果能夠“倒逼”現在大學科研管理體制和考核機制的變革,以單一學科作為評估通道的模式得以逐漸打破。
(編輯:SN08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jj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